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基层党建
武侯科技园小学:基于数字校园的多形式党组织建设 促进队伍建设与学校发展
浏览:448 发布: 2020年11月09日 05:20:40  来源:本站

成都市武侯科技园小学党支部现有党员教师34名,其中,在职党员33名,退休党员1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下设3个党小组。党员教师中担任班主任、年级组长等工作的有9人,占26.5%。党员教师中获得区级及以上荣誉称号的有22人,占67.6%。

图片


图片






三“心”立主题 开拓新思维



在上级党组织的关心下,学校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开展“创新提能年、狠抓落实年”教育活动、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为主题,秉承“天天用心,事事入芯,人人都是星”的校训,稳步推进学校整体事业的和谐发展,坚持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中心工作。在充分梳理支部建设阶段性成果、密切联系学校未来发展规划的前提下,中共成都市武侯科技园小学支部委员会确立了以“基于数字校园的多形式党组织建设促进队伍建设与学校发展”为切入点的支部党建主题,科学规划目标任务、精心制定实施步骤、分解完成阶段任务,取得一定的成效。

图片


高素质队伍 树立新作风


新的历史时期,要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强战斗堡垒,让党组织永远充满凝集力、战斗力、向心力,就必须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校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在思想意识形态、作风引领示范及教育教学能力与素养方面的统领作用,以党风促教风、以教风促学风、以学风促校风,突出学校特色党建引领,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数字校园背景下,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较强党性修养、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挖掘“党员先锋示范岗”,维护“优秀基层党组织”荣誉,形成学校党建品牌———芯心相印,人人是星。

图片



“三化”+“一体” 激发新追求





党员考评制度化



制度是一切工作的先导,学校党组织严格按照考评制度修改流程,进一步健全完善党支部各项制度,着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制度,做到既有制度,又有落实,以制度促落实、以落实保制度的良性循环,努力形成党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通过“基础+发展”体系,根据党员每年需要完成的常规工作及党员个人特点,制定和完善党员考评制度,促进党员同志之间的良性竞争,进一步体现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学习多元化



充分利用腾讯会议等线上平台,策划形式丰富的党员集中学习及分享交流活动。利用“超星阅读系统”定时推送时事热点、党员专题学习资料,引导党员积极主动学习。一是把集中学习、轮训和党员自学结合起来;二是把长期计划和短期安排结合起来,合理安排教育时间和教育内容;三是把党员教育和业务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党员干部真正做到思想带头、行动带头,将党支部建设成为不断学习的组织。




党建工作数字化



充分发挥学校数字校园的优势,将党建文化建设融入学校校园文化之中,通过校园微信公众号设立党建专栏,在校园神经系统中架构党建组织系统,留下党建工作过程轨迹。从传统的党建宣传栏、党员示范岗等氛围营造,到党建知识资源库、党建电子展示屏等信息技术的运用,多维度多视角展示学校党建文化,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学校中的引领作用,不断吸引更多有思想、有志向、有抱负、有才华的青年教师们加入党组织。




党员与非党员结为成长共同体



为了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突出学校特色党建引领,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经学校党支部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教师成长共同体活动。为促进活动有效开展,双方协商、共签承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为抓出成效,把成长与共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和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来抓,努力构建“一二三五”成长共同体格局,即:“一带”,带着热情和责任;“二不”,结对不落一人,求助不忘一人;“三落实”,结对对象落实到人,结对目标落实到点,结对任落实到人;“五有”,计划有针对、目标高定位、推进有实措、督查有严要求、效果要有新突破。




把握新机遇 增添新活力





一个好榜样



建立和落实党员考评制度,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得到激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为学校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队伍建设基础。




一条新路子



线上、线下多种方式、丰富立体的专题学习分享交流成为常态化,大大促进了党员教师积极主动学习的热情,为党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师德师风修养、业务实干水平的精进保驾护航。




一串新方法



构建党建工作数字平台、微信党员专栏、校园神经系统党组织平台,让党建工作留下过程轨迹,使党组织的感召力不断增强,党员的使命感、学习力不断增强,党员与普通教师心连心,教师队伍凝聚力不断增强。




一股精气神



党员成长共同体活动,从时政学习、交流谈心、好书共读、业务促进等多方面形成双循环良性促进,促进全体教师的意识形态修养提升及专业能力提升,既凸显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又带动和辐射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大大有利于营造和谐、进取的校园氛围。


 

 


版权所有:成都市教育局      蜀ICP备09003940号      审批资质号:川教JG-2012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1303号       网站标识:5101000003
地 址:成都市锦城大道366号 联系电话:962669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