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355 发布:
2024年03月13日 10:29:20
来源:本站
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成立于1930年,学校以“大同”理想为己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校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构建“党建+”育人格局,2013年被认定为首批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先后荣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2023年被评为成都市党建标准化建设示范学校。
一、坚持党建引领发展,把牢正确办学方向
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学校坚决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作用,领导学校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互促共建,形成了全方位党建工作机制,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二是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高质量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党内政治生活。结合“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主题教育,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引导全体党员教师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学校获评金牛区学习研究性党组织。
三是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修订学校章程,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运行机制,确保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积极探索“党建+”创新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同润新苗+”红色党建示范带,通过全学段联建、全片区共享的方式形成大中小幼一体化党建工作体系。
二、打造育人品牌课程,落实立德树人重任
一是构建“四雅”特色课程。在初、高中起始年级开设典雅课程选修课50余门,构建以“道德修身、人格养成”为目标的仪雅课程,以“美心美体、身心整全”为目标的高雅课程,以“文理兼通、情智双优”为目标的博雅课程,以“扩展视野、适应未来”为目标的创雅课程。
二是创设“校本”实践课程。将体育艺术社团节、新春音乐会、毕业歌舞晚会、星秀联盟等传统德育品牌活动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丰富研学旅行、公园+绿道等社会综合实践课程,优化升级劳动教育课程,提档升级学生社团、学生党校、少年团校等特色校本课程,形成时代特色鲜明的大同德育课程体系。
三、聚焦教育教学实践,锻造一流教师队伍
一是党员教师勇担先锋责任。组织开展“让党旗在岗位闪光”等主题活动,党员教师积极入户家访,主动结对帮扶学困生,积极投身到民族地区支教。在“停课不停学”期间,党员教师带头网上献课,率先投身一线志愿者队伍。在大运会期间,党员教师化身“小青椒”,在家门口的体育盛会上贡献大同力量。
二是骨干教师发挥砥柱作用。扩大党员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将优秀骨干教师培养为党员,将党员培养为骨干教师。定期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骨干教师沙龙,引领骨干教师在“教学能手竞技”“同课异构”等教学竞赛活动中带头展示。组织骨干教师与市区“名师工作室”结对、与校内青年教师“新老结对”。
三是名优教师扩大辐射效应。以课题协作小组为载体,形成由学术名师领衔、高端人才支撑、潜质英才储备的教师人才梯队。定期组织名师献课、名师专题讲座、名师研讨交流,鼓励名师讲学和参加项目研修。数字化整合名优教师教学资源和教研成果,建立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四、做实做细团学工作,引领青年茁壮成长
一是党旗引领促团建。开设28期“党校”课程,已有5000余人顺利结业;开展了30期“团校”学习班,已有4200余人结业,2300余人光荣加入中国共青团。入团仪式成为成都市标准化入团仪式范本,团学工作经验多次在全国各地分享,团建工作成为全省典范。
二是团学活动弘正气。坚持每周1次主题朝会,利用重大节日开展团日活动、团知识竞赛、党史知识竞答等。开展50余期“青春心向党”“习语青听”“新时代青年说”专题讲座。拍摄校园微电影,开发团学VI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团学代言人“团团”,编辑团学青春刊物,设计制作校园手绘明信片和“萌萌哒”团团书签。
三是志愿服务送关怀。开展心理帮扶、情绪疏导,关心贫困家庭学生、进城务工子女。结合新高考,介入生涯规划成长引导,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未来。带动青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号召青年投身脱贫攻坚,与凉山越西中学、石渠县中学等学校建立友好帮扶项目,通过各类形式和活动互助帮扶,让爱得以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