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专报
成都红领巾巡讲团 | 学习二十大 “寻”发展历程 “讲”家乡故事
浏览:715 发布: 2022年11月12日 09:20:14  来源:本站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升成都红领巾巡讲团成员的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讲好儿童化政治,更好团结引领广大少先队员听党话、跟党走,成都市少工委近日组织红领巾巡讲团成员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主题培训和实地研习。 


微信图片_20221125205729.jpg

明方向 悟思想

巡讲团成员还参加了“学习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主题学习。

学习强调,要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当代少先队员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并就红领巾争章、新队员入队等具体工作做了深刻交流。学习还强调,各巡讲团成员要精心组织,要示范带动学,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引领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学校少先队辅导员要把学习宣传融入队会、队日、少先队活动课等实践活动,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可听可看,可感可触。

微信图片_20221125205749.jpg

新理念 新征程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蓉欧班列是对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响应,实现亚欧各国从交通、贸易直至投资、金融、文化的互联互通,形成我国西部地区、珠三角、长三角共同参与亚欧大陆桥国家共同发展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最终描绘出对全球影响更为深远的亚欧经济新版图。

一行人来到了成都国际铁路港贸易区,了解国际铁路班列的运行以及四川自贸区建设等相关情况。了解了成都国际铁路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纽带作用。

蓉欧班列为融入 “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成都方案”。

微信图片_20221125205814.jpg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巡讲团成员来到青白江区城厢会客馆、“一带一路”红领巾学院,参观学习了城厢这所千年古城的历史发展过程,随后来到“一带一路”红领巾学院参观,探寻丝路精神。

川西特色的文化陈列及展示,唤起了辅导员对城市和乡村的美好记忆,从千年古镇的前世今生慨叹家乡发展变化过程中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丰富自己的宣讲素材。

全民守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巡讲团成员们还参观了法治教育基地,认真倾听讲解,让辅导员们进一步认识到增强队员法治意识的重要性,丰富主题实践的内容,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打下基础。

谈体会 促实践

成都红领巾巡讲团 李中奇:今天的培训中,我们既有参观,又有理论的学习,收获颇丰。培训会阐释了“什么是新时代”,“如何给孩子们讲新时代”,“作为辅导员如何用实际行动来贯彻二十大精神”等。今天的培训让我更加坚信:在新时代不断变革实践的当下,我要扎根在少先队的这片土壤,响应时代号召,加强自身学习,讲好党的故事,传承好党的精神,立志将星星火炬传递给少先队员们,让胸前的红领巾更鲜艳!

微信图片_20221125205909.jpg

成都红领巾巡讲团成员  李崧溶:从城厢会客馆“一带一路”红领巾学院到成都国际铁路港展示厅,一张张红色名片展现在我们眼前,实地感受“千年古镇,百年城厢”的历史文化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是民族精神的传承,人民力量的凝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遍地开花”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结出的累累硕果,也是一座城市对民族精神的大力弘扬。不得不让我惊叹:成都之美,美在用心。作为一名红领巾巡讲团成员,应在每个孩子心中播下爱国的种子,为城市擦亮最耀眼的红色名片。

成都红领巾巡讲团成员 赵玉兰:过一天紧锣密鼓的学习,我受到了非常多的启发。作为少先队辅导员,我们从一个城市的发展,感受到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程中,我们国家所作出的努力。作为一名基层辅导员,我们要坚定信念,真抓实干!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榜样作用,努力营造新的中队文化,校园环境。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行为,在红领巾宣讲中讲好新时代的伟大成就。

成都红领巾巡讲团成员  雷蕾:“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智慧” “中国方案”让做为少先队工作者一员的我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中国人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信仰,中国人也为自己的文化信仰而骄傲。

近年来,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人叹为观止。城市变化的一角,也是新中国千千万万城市发展的一角,我们从法制、历史底蕴、国际贸易、青年成长等各个方面看到了祖国焕发的蓬勃生机,生逢盛世,何其有幸。

做为少年儿童思想工作者,我们对队员的培养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让孩子们走出校门,看看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身为红领巾宣讲团的一员,我们要培育有理想、有信念的新时代少年,更要坚定的以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为根本,讲好家乡发展和变化的故事,让他们为自己的家乡而自豪!

主题培训和实地研习的宝贵经历,让成员们感悟颇多。成员纷纷表示,要立足本职工作,将自己本次学习的所感、所悟融入宣讲中,做好下一步宣讲的准备。为进一步把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作出贡献。


 

 


版权所有:成都市教育局      蜀ICP备09003940号      审批资质号:川教JG-2012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1303号       网站标识:5101000003
地 址:成都市锦城大道366号 联系电话:962669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