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专报
全市职业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座谈会发言摘登
浏览:529 发布: 2023年04月20日 10:40:19  来源:本站

编者按:2023年4月13日,彦夫书记主持召开了全市职校、技校党建和思政工作座谈会。会上,市教育局汇报了全市职业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总体情况,金牛区教育局、成都市中和职业中学分别作交流发言。现汇编,供全市教育系统交流学习。

成都市教育局

一、全面加强职业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一是加强党对职业学校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市、区(市)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教育工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健全党对职业学校的领导体制。全市68所职业学校党组织覆盖率100%、党的工作覆盖率100%。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2022年完成改革7所,选配党组织书记、校长14人,修订党组织会议、校长办公会会议议事决策制度,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党对民办职业学校的领导,全面实现党建入章,严格执行年检中党建思政“一票否决”制度。二是全面提升职业学校党建工作质量。实施教育系统党建质量提升工程,推动职业学校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培育6所市级党建示范职业学校。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双示范”行动,全市职业学校获得区级及以上优秀共产党员43人,优秀党务工作者14人,先进基层党组织10个。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2022年13所学校成为四川省“三名工程”培育学校,获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4个。三是切实增强职业学校党组织政治功能。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市职业学校党组织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坚持将党建工作与职业学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严格落实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组织生活制度。依托教育系统“微党校”中心校,将职业学校党组织书记纳入全市教育系统专题培训。健全述职评议制度,每年在职业学校中全覆盖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

二、持续改进职业学校思政工作

一是压实思政工作主体责任。坚持定期分析研判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市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及班子成员带头深入职业学校调研督导。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中小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职业学校党组织抓思想政治工作任务。会同市委宣传部开展职业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专项督查,会同市人社局开展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情况专项调查。二是推动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学习贯彻《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用好国家统编教材,开齐开足课程,加强教材选用管理。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指导意见》,建立健全职业院校师资培育、听课评课等常态化工作机制。职业学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能力大赛、班主任能力比赛中获9项全国一等奖,思政课教学团队获四川省教学能力比赛5项一等奖。三是优化思政工作方式方法。邀请劳动模范、技能大师等走进职业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诵读经典,红心向党”教育活动。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开展成都市特色职业院校建设,形成了以“精益”文化、“仁爱”文化等为代表的职业学校文化品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职业精神。常态开展职业学校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和德育工作情况调查。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计划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我们清醒认识到还存在不足:一是党建质量水平不高,民办职业学校党建工作较为薄弱,政治作用发挥不足。二是学校思政教师专业素养不高,思政课党员教师占48.1%,具有思政教育学科背景的教师占44.8%,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相对不足。三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还需提高,创新推动思政工作方式方法上紧迫性不够。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职业学校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不断健全职业学校党组织运行机制,不断提高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全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更大贡献。


金牛区教育局

金牛区有中职学校3所(财贸职业高级中学、洞子口职业高级中学、成都医学院附属护士学校)。其中,洞子口职业高级中学是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四川)成员校,财贸职业高级中学是全省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典型学校。三所学校共开设专业21个,专兼职思政教师29人(专职20人,兼职9人),学生6511人。近年来,金牛区教育局按照“全过程彰显党建实景、全学段共绘课程图景、全方位拓展德育情景、全维度融入职业场景”理念,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全景思政”格局,塑好中职学生的“匠心匠魂”。

一、全过程彰显党建“实景” 

一是抓质量立足党建。抓党建质量标准化建设,将思政工作纳入中职学校质量考评。在学校评先评优中,对党建和思政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培育出财贸职高“五诚党建”、洞子口职高“融生党建”两大职教党建品牌。二是抓思政融于党建。创新“党支部+专业部”“党小组+思政团队”组织模式,推进党建和思政教学互融互促。三是抓队伍源于党建。实施“双培优”,将党员培育成思政教师,把思政骨干培育成先锋党员。目前,全区职业学校思政教师中,党员占到92%,全国模范、正高级、省市特级、省教书育人名校长等名优教师占45%。

二、全学段共绘课程“图景”

一是联盟聚力。将职业学校思政工作纳入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2020年6月,金牛区联合八所在蓉高校,率先成立全省首个大中小学思政教育联盟,并入选“教育鼎兴”省级改革试验区项目。二是中心增智。我们在全省率先成立政企校社协同的“学校思政中心”,聘请8位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5名社区书记、2名两新党组织负责人、10名骨干教师作为思政工作的“智力引擎”。三是制度促行。建立“联席会议、联合教研、联办活动”制度,打造思享“金”课堂。作为全市首个打造思政赛培体系的区县,金牛已举办两届大中小学思政精品课赛课活动,遴选区级精品课60节,29节思政课入选国家、省、市精品课。其中,职业学校思政精品课4节。

三、全方位拓展德育“情景”

一是打造“思政公园”。创新“公园+思政”中职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在辖区天府绿道、锦江绿道和新金牛公园等9大公园和91个社区,开辟“天府文化+、爱国主义+、生态教育+、科技教育+、法治教育+”五大公园思政新场景。二是开设“博士讲堂”。依托辖区西南交大、中电十所、中电二十九所等大院大所大企业及高等院校资源,开设家长博士、院企博士思政讲堂,搭建家校社企思政公共课平台。三是建设“公益课程”。成立“锦城卫”中职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每年开展“卫生态、卫文化、卫法治、卫安全”等志愿服务活动30余场,参与学生600余人次,获评全国中小学典型德育工作经验,四川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组织。锦城卫志愿者房晋,获评全国最美中职生十大标兵和成都市十大社区志愿服务人物。

四、全维度融好职业“场景”

一是课程建设“双融入”。坚持“专业融入思政、思政融入职业”,督促中职学校按照每周不少于2课时的标准,开足开齐开好思政课程,加强工匠和劳模精神教育。引导专业课教师将专业资源转化成“思政资源”。二是人才培养“双师制”。把思政作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主轴线”,实行“工匠模范担任思想导师”制度。目前,3所中职学校共配备大国工匠、劳动模范类“德育导师”6名,42名“金牛工匠”担任中职班主任和专业教师。三是实习实训“双评价”。制定《金牛区中职学校学生实习管理意见》,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工匠精神教育贯穿学生实训实习全过程,对学生技能水平和思想表现进行“双评价”,引导学生立志技能谋业,更要立志技能报国。 

五、存在问题和下一步举措

(一)存在问题。一是职业学校专业门类多,一些思政课教师对专业不熟悉,导致思政课、专业课融合渗透不足,思政课缺职业特色。二是思政课教学模式单一、方法缺乏创新,课堂缺深度、温度,无法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下一步举措。一是开展职业学校思政教师培训,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理论素养和育人能力。二是组建思政教学创新团队,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话语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运用青年学生易于接受的话语体系和活动方式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打造一批职业学校思政精品课。


成都市中和职业学校

中和职中是一所有着36年办学历史的公办职业中学,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精神,坚持以党建引领,以思想政治为抓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学校育人实效不断引向深入。下面我将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汇报如下。

一、把好“方向盘”,完善党建引领大格局

一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党的建设与学校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稳妥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下设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抓好党员教育管理。二是把党建工作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党建引领优化现代学校治理,规范学校章程、议事规则和党组织会议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民主治校、依法治校。召开各类教师座谈会20次、干部深入联系教职工会议12次。落实“双培养”,近三年发展2名党员,选拔8位优秀骨干教师作为党组织重点培养对象。三是发挥党组织在中心任务中战斗堡垒作用。发动67名党员积极参与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组织党员干部60余人下沉街道和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组织48名党员班主任、管理人员投身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了学校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二、守好“主渠道”,构建思政教育大课堂

一是推动课程融合渗透。将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教育贯穿学生技能培养全过程,60多名党员教师在教育、教学、教研、学习、培训、公开课、示范课等工作中勇担责任、带头示范,初步形成了以思政课程为核心、以课程思政为支撑的课堂育人系统。二是营造良好育人氛围。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狠抓学生良好习惯养成,通过自主管理、活动参与、创新创业等活动,恢复学生自尊自信,促进学生在希望和愉快中成长成才。三是强化正确价值引领。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每年举办系部、年级等各类活动近200场,培育学生勇担使命的品格。

三、建设“主力军”,培养铸魂育人大先生

一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开展专题学习教育,完善《教职工管理制度》等30余制度细则,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引导教师追求师德“高线”、严守职业“底线”、严禁行为“红线”,切实增强教书育人自觉性。二是激发教师工作活力。创新工作机制,实施“制度+感情”人性化管理模式,加大队伍的培养和激励力度,提高思政人才吸引力,落实各项政策保障。三是搭建绿色成长平台。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原则,每年邀请10余省内外专家学者开展“请进来”专题培训,常态化组织大思政教育培训,在讲透、讲新、讲实思政教育内容上下功夫。

四、推进“强支撑”,实现多方协同大融合

一是推进家校协同。除本市生源外,学校还有125名甘孜、83名青海玉树的学生,通过开展“三明治式”的家访工作,3年内家访率100%。常态化开展家校沟通,分年级开展家长主题培训,恢复家长对孩子的信心,促进家校协同共育。二是推进校企协同。坚持校企双元思政育人,充分挖掘企业的德育资源,校企共同开展育人活动,如利用校内汽车4S店、锦上时代酒店、职中附属幼儿园,构建学校教师—企业名师—社会名师协同育人模式。三是推进校际协同。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联动中职与普高、高职等不同学段间融通,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实现不同育人主体、育人资源有机整合。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培育学校等荣誉。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破解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难题。立足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协同,并落实到教学每一个环节。深化党建引领,“门门课程有思政,处处育人重德化”,强化学生使命担当和心理韧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融合统一,从而最大限度实现教育对人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版权所有:成都市教育局      蜀ICP备09003940号      审批资质号:川教JG-2012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1303号       网站标识:5101000003
地 址:成都市锦城大道366号 联系电话:962669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