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具体内容。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小学,是一所百年名校,是四川省有影响力的名校教育集团。红色基因是盐道街小学的根和魂,近年来,学校坚持“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红色盐娃”办学思路,以成都市党建创新项目“红色体验馆建设”为契机和载体,聚焦“阵地建设、课程体系、党员示范、校社联动”,构建党建引领的育人新模式。2020年,四川省原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同志来到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充分肯定了红色体验馆建设的价值和意义。
一、聚焦阵地建设,建好学习传播新思想的红色体验馆
2019年,作为“成都市蓉城先锋示范党组织”和“成都市中小学党建标准化建设示范学校”,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启动了建设红色体验馆的党建创新项目,把红色体验馆作为学习传播新思想和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党建阵地。红色体验馆占地120平方米,以中国革命历程为脉络,运用5D影院技术、触控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充分挖掘《语文》、《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的革命传统教育元素,重构“延安精神区、攀爬雪山体验区、南湖唱颂歌区、绣红旗区、窑洞体验区”5个革命场景及富有学校特色的红色文化数字驿站。红色体验馆建设使用以来,成都市盐道街小学教育集团内的全体学生,借助体验式教育,完成《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同时以项目式学习方式参与到“红色文化”课程体系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不同层次的红色基因教育:一晓“红色光辉历程”;二述“红色经典故事”;三颂“红色英雄人物”;四历“红色艰难足迹”;五扬“红色革命精神”。全体教师依托红色体验馆,开展党组织“三会一课”等相关主题活动,接受党史教育,坚定初心使命。建设开放式红色体验馆,在服务于集团学习之外,也积极面向区域、国家开放,建成以来已累计接待外地外校考察学习40余次。
二、以红色体验馆为重要载体,构建学校红色课程体系
学校以红色体验馆为载体,开发面向小学阶段的“红色文化”课程,创编校本教材,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设计与规划方面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创新课程实施方式。根据不同年段开发层次各异的红色文化课程,将学科课堂、红色体验馆进行连接、互补,分年级、分梯度以项目式方式实施红色体验课程:一年级是“绣红旗 爱国情”;二年级是“览窑洞 晓历史”;三年级是“南湖边 唱红歌”;四年级是“登雪山 知艰难”;五年级是“游延安 习精神”;六年级是“访红色 听党话”。例如,一年级语文教师在开学第一课中,结合语文书中需要学生认识的五星红旗,设计了《绣国旗,爱国情——五星红旗 我为你自豪》一课,本课将国旗实物、《国旗法》讲解视频、《开学第一课》中的《江姐绣红旗》视频等资源有机融合,为学生创设直观、生动的体悟式学习情境。在情境体验活动中,学生认识了国旗,了解国旗文化,感受国旗带来的力量,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国旗、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发挥党员示范作用,用好红色场馆铸队伍发展
盐道街小学历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党员教师为核心和引领,努力打造“四有好教师”。由党员教师带头、思政教师为主,立足红色体验馆组建教师宣讲队伍。目前,已组建起15人的教师宣讲团,实施轮班制,由党员教师负责进行定期的训练和考核,自红色体验馆建成以来,已累计接待解说40余次。大力实施教师双培养机制,近三年学校已培养16名党员,提拔使用了24名骨干教师,16名中层干部,9名校级干部,交流提拔9名优秀党员教师。同时,以党员教师宣讲团带领组建红色盐娃宣讲队。从3年级起,通过班级解说比赛,遴选和培养红色体验馆盐娃解说员,已培养10名学生解说员,累计解说40余次。红色盐娃宣讲队不仅在红色体验馆解说,还走向社区,向其他学校学生、家长和社区居民讲解。
四、强化校社党建联动,用好红色场馆拓社会资源
学校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在教学与课程建设上强化校社联动,对区域红色元素进行整合。与家庭、社区联动,链接相关红色资源,为我所用。社区为红色校本课程提供实践场所与设施,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社区课程拓展活动。拓宽与国外友好学校及国内区域帮扶学校的合作领域,挖掘文化资源,聚焦多种形式,如与意大利、英国友好学校对接,通过录制视频在场馆进行歌剧、诗词歌赋的展示,在场馆内扎根历史,立足新时代展望历史。自体验馆建成以来,在馆内进行彝族藏舞、川剧表演等共计4场。将国内博物馆资源融合联动。通过“周边—省内—全国”的融合思路,加强与各地域博物馆的平台搭建,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活动共建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与设计。
版权所有:成都市教育局
蜀ICP备09003940号 审批资质号:川教JG-2012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1303号 网站标识:5101000003
地 址:成都市锦城大道366号 联系电话:962669
后台管理